【通知公告】关于2023年“阳朔工匠”推荐对象的公示

【打印本页】
2023-10-11 09:31:00     来源: 阳朔县政务办

    根据中共阳朔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阳朔县2023年开展阳朔工匠推荐宣传学习工作方案》精神,经基层推荐、有关部门审核、县总工会评定、“阳朔工匠”推荐宣传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审定,现将2023年“阳朔工匠”推荐对象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10月10日—10月16日)。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于2023年10月16日18时前邮寄或直接送阳朔县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地址:阳朔县阳朔镇城北路22号阳朔县总工会一楼,邮编541999,联系电话:8822337;直接送达的以送达日期为准;邮寄送达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准)。公示推荐对象名单不代表最终表扬名单。

公示名单如下:

(一)林猷曦男,汉族,1986年7月出生,群众,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阳朔供电局电网建设兼造价管理专责、工程师。

简要事迹: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成为桂林网区基建领域的行家里手,已先后取得取得电力行业国际项目经理、电力工作造价专业资格证等相应的资格技能证书,在“南方电网公司2017年基建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荣获个人一等奖,在“桂林供电局2021年基建造价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在2016年和2012年的“广西电网公司劳动竞赛”中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被桂林供电局授予年度技术(业务)能手和先进个人。该同志擅于开展技术革新与课题攻关。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荣获QC成果奖项4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累计50多万元。在2019至2022年期间,发扬匠人精神,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连续四年荣获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优质工程”奖,首次荣获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22年度“优质工程”奖、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21年度基建工程“技术创新”奖。他攻坚克难,勇挑重任。南方电网公司2019年提出建设数字电网建设理念。对面电网建设的数字化转型“零基础”的考验。负责完成了桂林网区首个试点智能配电台区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桂林电网正式向智能电网时代逐步迈进同时为桂林电网迈入“数字化”新时代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全面提升桂林智能电网发展水平。

(二)廖仕德男,汉族,1951年4月生,群众。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事陶瓷烧制已有四十余年,对釉和窑变技术深深痴迷,研发人工手段致“窑变”的陶瓷烧制技术,使紫砂陶器改变单一色调,披上了“金釉”、“金星釉”、“孔雀斑”等漂亮外衣,制出了一件件陶瓷精品。2012年7月,作品《刘海戏金蟾》在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会上亮相,并荣获金奖;作品《孔雀斑窑变朱泥茶具》荣获铜奖;作品《兔毫斑葫芦瓶》荣获优秀奖;2019年,作品《窑变大茶》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铜奖”;2023年,该同志被受予“全国陶瓷一级工艺师”。

(三)甘昌成男,汉族,1950年12月生,中共党员,桂林市城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该同志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混凝土高抗渗防裂硬化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防裂防渗的显著效果,引起行业内的较大反响,对解决混凝土收缩裂缝问题,提高建筑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中文核心刊物和专业刊物发表混凝土工程实践创新论文30余篇, 其中3篇论文获得全国商品混凝土创新论文一等奖,相关论文被混凝土搅拌站列为试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的必备教材。该同志长期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经过多年研发,将混凝土硬化新技术引入应用于加气混凝土制品的生产,为加气混凝土硬化营造了更合理、更科学的反应条件。在控制污染、节能利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利用新技术在阳朔县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新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为全国加气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莫存木男,壮族,1974年5月生,群众。

简要事迹:该同志是一位雕刻艺人,靠着对手艺的执着和一腔永不泯灭的炽热之心,经年累月坚持从事雕刻行业,从年少时接触雕刻这一传统技艺到现在从事雕刻艺术已经有34年。多年来他与木头无声“对话”,一刀刀细致凿琢、一槌槌耐心击打,历经多重极致考验匠心的工序,最终让一块块木头重新“活”了起来。该同志专注于雕刻艺术,凭借超常的艺术天分与刻苦耐劳,不断积累的广泛学识与艺术修养,曾在北京开雕刻手工店,也多次与寺庙合作,雕刻寺庙内部装修饰品。一件木雕工艺品的制作,要历经选材、细雕、打磨、上光等多个工序。从事木雕到现在,该同志完成的作品加起来已有几千多件。在他巧而精、妙而细的雕刻下,一块看似普通的木头具有了多变的形态和精妙的造型,从而变得有“灵魂”,仿佛让木头获得了“重生”。

(五)巫小明男,汉族,1971年9月生,群众,阳朔县山水阳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事苗木种植20余年,是阳朔县最早实施盆景造型的苗木种植户,盆栽作品多次在桂林苗交会、阳朔苗木花卉交易会上获奖。多年的种植和施工经验,让他苗木盆景种植、造型手艺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肯定,2014年阳朔千桂苗木花卉种植户、销售户、2018年广西首届“最专业精细园艺”冠军 、阳朔绿化苗木种植能手、2020年桂林第一届广西花卉交易会金奖、银奖、2021年阳朔十佳特色产业能手、2022年首届南方苗木交会银奖、2023年保利地产交付评比全国第一。

(六)管春养男,汉族,1970年2月生,群众。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事砌筑行业30年,砌筑中级工,2018年曾代表阳朔县参加桂林市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获砌筑工二等奖,并代表桂林市参加全区农民工技能大赛获优秀奖。2022年7月参加桂林市第七届农民工技能大赛获砌筑工优胜奖。自1990年至今,专业技术扎实,组建了一支工程小分队,有工人23人。砌筑工人是建筑行业最基层的工人,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该同志用自己的双手默默的为阳朔的发展添砖加瓦。

(七)韩勇男,汉族,1982年10月生,中共党员,阳朔县荣弟松花糖手工坊负责人。

简要事迹:该同志2009年回到阳朔从事松花糖的制作和销售,从最初的两人家庭小作坊,发展成现有的小型食品加工厂,并配备3家终端特产销售店面,员工人数从最初的两人增加到了十几人,并注册了“荣弟”品牌,以传承非遗项目的松花糖手工制作。为了迎合桂林当地的旅游发展,扩大本地特产的影响力,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相继开发桂花糕,桂花酥,金桔酥,玫瑰酥等旅游特色美食!手工坊以天然、纯手工为基准点,利用松花糖的传统特色路线,结合现代需求,坚守诚、信、守、立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创新模式和有效管理手段,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八)莫云忠男,汉族,1971年6月生,群众,阳朔县福利镇莫氏扇艺坊负责人。

简要事迹:该同志出生于画扇世家,十多岁开始随父亲学习技艺,从学徒开始为父亲做杂工,在旁观察学习,逐渐上手学习制作扇子。待掌握制扇技艺后,父亲开始传授其作画技法,加以勤学苦练,再到广西师大进修工艺美术,终成一把制扇好手。2013年受东盟博览会邀请,参加第十届东盟博览会作品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作品展出;2016年受广西民族博物馆邀请,携作品参加杭州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折扇情缘”画扇作品展出;2016年广西卫视《文化广西》第一集拍摄并播出,介绍该同志的扇艺历程;2017年央视《旅游指南》专题介绍该同志的折扇。

(九)欧对生男,汉族,1983年9月生,群众,阳朔县新西街国际大酒店中厨房副厨师长。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事厨师20年,工作期间多次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各种奖项,2013年10月参加联通杯桂林市首届美食烹饪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所做传统十大碗荣获桂林市十大名宴;2014年10月参加联通杯桂林市第二届美食烹饪大赛,制作菊花豆腐荣获大赛银奖;2021年12月参加阳朔县职工技能大赛暨阳朔县第五届农民工技能选拔赛获得一等奖,高级技工称号;2022年5月获得桂林五一劳动奖章。通过一系列强项技能比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为他培训下属员工奠定了基础,体现了酒店各岗位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娴熟精湛的服务技能,也强化了酒店服务质量标准化要求,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张秋娥女,汉族,1962年8月生,群众,阳朔县张秋娥食品坊负责人。

简要事迹:该同志自小在旁观看母亲制作仙人豆腐,随后跟从母亲习得制作工艺,十五岁后便可独自一人完成整道制作工序。1996年开始在市场上销售仙人豆腐。至今,从事仙人豆腐制作、销售已有27年。该同志是将仙人豆腐由家庭自用小吃推向市场化的第一人。过去大家都将仙人豆腐做成豆腐般大块,顾客不能就地食用,影响销量,她首次将仙人豆腐切分成小块,小碗分装,并配以佐料,顾客食用更方便,外来游客也得以尝鲜,从而打开了仙人豆腐的市场销路,使得仙人豆腐成为阳朔地方特色小吃食品。以她作为传承人之一的金宝仙人豆腐制作技艺,在2020年4月列入阳朔县级非遗名录,同年6月列入市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自治区非遗名录。

                                   

阳朔县总工会

                                       2023年10月10日